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社保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养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那么,如果交了15年社保,退休后究竟能拿多少养老金呢?下面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养老金的组成部分
社保养老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本人累计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一个比较关键但又不太好理解的概念。它指的是我们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其公式如下: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本人第1年缴费工资÷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第n年缴费工资÷当地第n-1年职工平均工资)÷实际缴费年限。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仅包含了我们个人缴纳金额的总和,也包括了这些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以及一些政府的补贴金额——如果有的话。这部分资金由单位缴纳,比例为我们工资总额的8%,但也需遵循3倍与0.6倍的社会平均工资上下限。其利息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且免征利息税。自2016年起,国家每年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都会确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前几年,记账利率均超过了6%——超过了所有的银行存款产品。退休人员可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含利息)÷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是指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发放的月数。通常来说,退休年龄越早,计发月数越大,可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越少;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越多——这也是基本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体现。
二、养老金计算案例
现在,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试着做具体计算。假设一位职工从25岁起开始工作至55岁退休,30年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在其工作的第一年,其工作地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万元/月,且随后按每年5%的增幅递增;这位职工的工资与该地社会平均工资持平,且每年涨幅也在5%,因此她退休时,当地的社平工资与其职工工资均为41161元/月。
(一)基础养老金计算
根据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这位职工退休时每月可获得的基础养老金将为:41161元×(1+1)÷2×30×1%=12348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按6%的记账利率来计算,但由于当年的养老金是按月缴纳的,因此取记账利率的一半,即3%来计算。那么这位职工退休时,其个人账户总额可达1405627元。对应55岁退休170个月的计发月数,每月其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可领取额为:1405627元÷170=8268元。
(三)养老金总计
归纳起来看,这位职工退休时每月总共可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入如下:12348元+8268元=20616元。
三、养老金测算工具
以上例子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捋清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平台的养老金测算功能,可以直接帮助我们估算出退休后的退休金情况,无需我们自己“头疼脑热”地按计算器:
(一)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的官方服务平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测算”栏目中输入相应的信息数据,即可自动估算。
(二)第三方平台
此外,支付宝、微信等常用平台也推出了退休金测算功能,只需用“退休金测算”“养老金测算”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连接到相应的程序,预估出自己退休后大约可以领取到多少养老金。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提前做好规划,从容应对养老生活了٩(๑^o^๑)۶
Powered by 走投无路快速搞钱的办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